最近有不少大宝贝在后台留言,每天上班鸭梨山大,回家就想看点轻松的,让老妹儿给推荐几部温馨治愈的喜剧。
这有啥难的,还不是随手就来?
像《阳光小美女》、《菊次郎的夏天》、《小森林》这类片,一向是老妹儿丧得不行时的提神良药。
不过今天,老妹儿要安利你们的不是这些人人都知道的大众喜剧。
而是它 ——《贝利叶一家》。
好于 94% 的喜剧,在法国上映时曾以超过好莱坞大片《王牌特工》3.6 倍的票房成为法国 2015 年首季票房冠军。
并且它还惊人的,几乎所有主演都获得了法国凯撒奖提名,成了当年一匹名副其实的黑马。
燃鹅,在咱们大天朝,它却变成了一小搓影迷的私享品。
没上映就算了,还被豆瓣评为 "年度冷门佳片" 和 "最容易被忽视的好电影"。
但有幸看过这片的观众,就没有不被它暖到的。
甚至连片子里的背景音乐都有人搜了来,一遍又一遍地听。
" 走心 " 、" 对爱的表达恰到好处 "、" 仿佛所有的爱和勇气都回来了 "。
从这些评价里也能看出,这是一部充满爱和温暖的影片。
故事就和片名一样,与贝利叶一家有关。
下面这个姑娘,就是本片的女主,宝拉,也是贝利叶家两个孩子中的大姐。
和以往电影里那些让人一眼惊艳的女主不同,宝拉不仅浓眉大眼,还有些微胖。
但她却是这个家庭里唯一的一个 " 正常人 "。
她的父母和弟弟都是聋哑人,听不见说不出,只能靠手语交流。
别人家的日常是一家人喝茶聊天其乐融融,但她家的日常却仿佛大型 " 尬舞 " 现场。
你们感受一下。
但让人意外的是,在大多数电影里,残疾人都是生活艰难的典型代表。
比如韩国影片《酒神小姐》里,装了假肢的男子和一个妓女,一个变性人住在一起。
同为边缘群体的他们,小心翼翼地躲藏着来自 " 正常人 " 们 " 关注 " 的目光。
凄惨又冷清。
而到了《贝利叶一家》里,你却只能看到温馨。
听不见,不会说话似乎对这家人的生活没有造成一点影响,相反,因为这个特征,他们还有了很多很可爱的生活日常。
比如,为了让走神的爸爸注意到自己的手语,妈妈直接上手,揪住爸爸大大的络腮胡把他的脸转过来。
哈哈哈哈,可爱得老妹儿当场笑出声。
一家人在集市卖奶酪,有陌生的客人对只会微笑却不回应自己的妈妈心有不满。
女儿笑着解释,这是我们的分工,妈妈负责笑,她负责说。
用温柔的方式,巧妙地掩盖妈妈是聋哑人的事实。
超甜,超暖。
而一家人在一起的时候,就算无声无息,也温馨得不行。
妈妈靠在爸爸身上,爸爸一边看着书,一边温柔抚摸着妈妈的小腿。
儿子坐在一边的茶几边上打电脑,而女儿则趴在另一个沙发上睡得正香。
虽然每个人都在做自己的事,但谁也没离开客厅,一家四口挤在一起,连空气里似乎都漂浮着温暖的味道。
让一个人在外地工作的老妹儿,羡慕得眼睛都红了。
这类让人心里一暖的家庭细节,在这片里数不胜数。
但温馨,只是这部片最肤浅的外表,更重要的,它还在探讨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。
女儿宝拉被意外发现有一副开口跪的好嗓子,甚至因此获得了一个到巴黎学唱歌的机会。
但得知这个消息的爸妈,第一反应不是为女儿开心,而是 —— 遭到了背叛。
作为这个家里唯一能正常听说的人,宝拉一直以来就是这个家和外界接触的唯一通道。
做生意,离不开她去听客户的需求;家里要装修打整,离不开她去找人沟通;甚至连看电视都需要宝拉在一边做 " 同手翻译 "。
她虽然是女儿,却带给了父母、带给整个家巨大的安全感,她一旦抽身离去,毫无疑问整个家将陷入巨大的混乱。
作为残障人士,爸妈们平时虽然看起来乐观得不行,但又怎么会真的毫无芥蒂?
每次看到其他人看自己的莫名眼神,心里又怎么会真的没有想法。
现在连自己最亲近的女儿宝拉都要离开,这成了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妈妈甚至失控地表达:都怪我是个聋子。
她甚至还和内心倾向女儿的爸爸也打起了冷战。
但一直家人优先的宝拉,这次也意外的坚持。
每天雷打不动骑车去老师家里练歌,甚至连老爸市长竞选的手语翻译工作都顾不上了。
因为这是这十多年以来,宝拉第一次发现除了照顾父母弟弟之外,自己真正的价值。
一边是想要为自己的梦想努力的女儿,一边是觉得被抛弃了的父母,他们谁也不能理解对方,原本温馨的家一时陷入了僵局。
头顶书练声的女主
龙应台的《目送》里有一段很有名的话:
所谓父女母子一场,只不过意味着,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。
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,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,而且,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:不必追。"
父母与子女总归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个体,孩子早晚会长大,会离开,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和未来。
道理大家都懂,但真正要做到何其艰难?
尤其是贝利叶一家还并不是咱们常规意义上的 " 普通家庭 "。
为了处理这个问题,这部片用了个很高级的方式。
(剧透预警!催泪预警!)
宝拉所在的合唱团开了一次音乐会,邀请了各位孩子的家长来参加,其中还有一段宝拉自己的单独表演。
而她的整段歌唱则被导演施以巧思,做了静音处理。
导演用静音为看片的我们模拟出了宝拉爸妈最真实的状态。
他们看着台上的女儿从未有过的自信样子和灿烂微笑,但与身边那边沉醉在歌声里的父母相比,他们的脸上却是——迷茫。
听不见好像第一次变成了会让他们感到困扰的事。
他们能看到女儿的嘴一张一合,能看到周围的人站起来高举双手为女儿鼓掌,能看到女儿激动地跑下台来与他们拥抱。
但他们却不知道为什么。
有什么比不能感知到自己女儿的骄傲而更让父母难过的?
听完音乐会的那天晚上,心大的爸爸第一次沉默了。
他找到准备放弃去巴黎学音乐,独自坐在山坡上的宝拉,将手轻轻放在女儿的喉咙处,让女儿再为他唱一遍那首歌。
他只能用喉咙的震动去感受女儿的歌喉。
屏幕前的老爸一脸认真,屏幕外的老妹儿眼眶已经湿了。
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
故事的结局我想你们应该都能猜到。
很多人看完这部片都在说,父母应该对孩子放手。
家应该是孩子疲惫时随时可以回来的地方,而不该是拴住孩子走不出去的牢笼。
但老妹儿却想到了我麻麻曾经对我说过的一句话:
大部分父母与孩子的 " 战斗 " 中,妥协的都会是父母。
因为父母将自己的整颗心都放在了孩子身上,但孩子的心里装的却不只是父母啊。
不说了,我给我爸比妈咪打电话去了。
想看的,去优酷。
-
涵叔看电影 -
-
涵叔看电影 -
-
涵叔看电影 -
-
-
涵叔看电影 -
-
-
-
涵叔看电影 -
-
-
涵叔看电影 -